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公告 > 业界动态业界动态
改革开放三十年电子信息产业成就展在京举办 信息来源:杭州市软件行业协会 发布时间:2008-11-21

20081110-12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在北京海淀展览馆举办了题为“跨越·融合·新征程”的改革开放三十年电子信息产业成就展,本次成就展是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做好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总结宣传工作精神的一次重要活动。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娄勤俭、党组成员陈小筑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原全国政协副主席胡启立等主管电子信息产业的历任老领导应邀出席开幕式并为展会揭幕,各省市信息产业主管部门、重点电子企业、行业协会、部分专家学者共500多人参加开幕式并参观展会。

本次成就展以改革开放三十年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为背景,总结和宣传了电子信息产业三十年来的发展成就和实践经验,展示了产业突飞猛进的新技术,以期承载历史,开启未来。展会集中展示了改革开放30年间全国电子信息产业的辉煌发展历程和所取得的瞩目成就,通过历史图片、现场模型、影像和实物展示等多种形式生动地展现了国家扶持的重点工程、技术创新成果及“十一五”期间各省市在电子信息产业的长远规划与未来愿景。

10日下午,举行了题目为融合创新科学发展的主题目报告会,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娄勤俭出席大会并做主题目报告,国家发改委、科技部等相关部委到会并致辞,部分省市和重点企业及专家学者还从不同角度对改革开放三十年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成就和经验及下一步的发展思路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报告会全面回顾了三十年电子信息产业的重要历程,科学总结了七个方面的发展成就和八大实践经验,并从推进两化融合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高度提出了新的思路举措,对下一步产业转变发展方式和建设电子强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将促进产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发挥更大的支撑作用。


附:改革开放三十年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总结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从此电子信息产业翻开了一幅波澜壮阔、光辉灿烂的历史画卷,一举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性、支柱性、先导性和战略性产业,为经济社会发展,国防现代化,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提升和建设小康社会做出了实出贡献。

【重要历程】

三十年探索前行,电子信息产业历经四次重大战略转型:

第一次转型:1978-80年代中期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全党全国的工作中心转向经济建设。根据中央领导同志的指示和行业实际情况,电子工业从以军为主转向军民结合,面向国民经济需求,通过引进技术和国际合作,发展各类电子信息产业,支撑国家重点工业发展,为今后产业的规模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第二次转型:80年代中期-90年代初期

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召开,加快了经济体制的改革。电子工业率先下放企业,并适时做出优先发展消费类电子产品的重大决策。在彩电国产化一条龙工程带动下,消费类电子产品迅猛发展。同时计算机信息系统工程实施,信息技术开始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各个领域,中国电子工业实现了第一次腾飞。

第三次转型:90年代初-90年代末

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把电子工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党的十五大提出了推进国民经济社会信息化的战略方针。通过金系列工程、909工程等一系列重大工程的实施,电子工业由单一的产品制造业向硬件制造、软件生产、应用与信息服务业诸业并举的现代电子信息产业转变,实现历史的跨越。

第四次转型:90年代末至今

党的十六大提出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方针。信息产业部成立后,坚持实施制造业、运营业、软件业、信息化互动发展的方针,电子信息产业进入继续做大,加快做强的新阶段,产业发展从注重规模、速度,向重质量、效益,鼓励自主创新,提高国际竞争力转变,为信息产业与各行各业的融合奠定了基础。


【发展成就】

三十年风雨历程,在邓小平同志改革开放方针指引下,历届部党组(钱敏、张挺、江泽民、李铁映、邹家华、何光远、曾培炎、胡启立、吴基传、王旭东)采取了正确的发展战略和政策措施,付出了巨大的精力和心血,带领广大干部职工,不断开拓进取,出色完成了每个时期的战略任务和发展目标,谱写了各有千秋的历史篇章,造就了今日的辉煌:

(一)产业规模不断扩大,经济效益稳步提高

2007年电子信息产业实现销售收入5.6万亿元,相当于1978年(14.5亿元)的3851倍,年均增长32.9%。工业增加值1.3万亿元,相当1978(28.8亿元)455倍,年均增长23.5%。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由1978年的0.7%上升到2007年的5.3%。利税总额3127亿元,相当于1978(2.9亿元)1094倍,年均增长27.3%。产业规模居国内工业行业首位、世界前列。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重点产品产量居世界前列

电子信息产业诸业并举的良好格局已经形成,2007年电子信息产业收入中,软件业占10.4%、计算机行业占31.1%、通信设备行业占14.9%、家用视听行业占7.3%、电子器件行业占10.1%、电子元件行业占16.9%。九十年代初,电子信息产业命系彩电的状况已经得到根本改变。我国重点电子产品产量居世界前列。2007年我国境内生产的移动电话手持机、微机、彩电、显示器、程控交换机、数码相机等产品产量均居全球第一,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电子信息产品的重要生产制造基地。

()市场结构内外并重,对外贸易增势平稳

1978年,电子信息产业全行业对外贸易额不足100万美元,2007年已达8047亿美元,占全国外贸总额的比重从0.3%提高到37%。截至2007年底,电子信息产业利用外资超过1300亿美元,占全国利用外资总额的17%。今天,中国市场已成为世界市场重要组成部分。

()企业实力不断增强,大公司战略取得显著成效

我国电子信息企业从过去的小规模、分散经营逐步向以大公司为主体,中小企业互相配套的格局转变,涌现了一批跨地区、跨行业发展的大企业集团。1987年,首届电子信息百强企业第一名上海电视机一厂年营业收入为5.76亿元;1997年,第11届百强之首四川长虹成为第一家突破百亿元大关的企业;2005年,第19届百强第一名海尔集团首先迈上千亿元台阶;2007年,联想控股营业收入一举达到1462亿元,进入2008年财富全球500强。目前,电子信息百强企业营业收入超过百亿元的有23家,超过千亿元的有2家。百强企业占全行业企业总数不足0.2%,却创造了全行业22.4%的营业收入、23.5%的利润和57.1%税金,为加快电子强国建设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研发水平日益提高,自主知识产权标准取得突破

2007年,全行业研发投入超过1000亿元,占销售收入比例1.74%,占全国R&D经费支出的27%。截止2007年底,我国境内本土电子信息企业获授权的专利153483件,其中发明专利24943 件。信息产业颁布标准6876项,以TD-SCDMA、数字音频、闪联等为代表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标准21项。目前,TD-SCDMA成为第三代移动通信国际标准之一。闪联标准成为3C协同领域的第一个国际标准。国内企业在掌握核心专利基础上联合制定技术标准的局面已经形成,为我国信息产业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与保障。

()区域结构协调发展,产业集聚效应凸显

我国电子信息产业集中度明显提高,生产配套能力增强,产业链日趋完善。形成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环渤海地区三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其销售收入、利润、出口额占全行业的比重均超过90%9个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基地2007年实现收入超过3万亿元,占全行业总量的54%40个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园占产业规模的25%,标志着我国电子信息产业正在走向集约化发展之路。

()信息技术推广普及,信息化建设加速推进

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融合,改变传统管理模式,生产自动化程度大幅度提高,产品质量和可靠性明显上升,大大促进了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互联网迅猛发展,全面改变了社会生产生活方式,电子政务、电子商务、企业信息化、农村信息化、城市信息化快速推进,金卡、金税等重大信息化工程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截至2007年,全国电话用户数超过9亿户,网民2.1亿户,城镇居民电视拥有率达到150/百户,计算机拥有率为60/百户。

【总结经验】

三十年来,电子信息产业始终走在改革开放的前沿,率先推进机构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率先实施军转民与军民结合战略,率先引进外交和参与国际合作,率先下放企业和推进国企改革,也率先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迸发出巨大的活力。三十年发展获得的主要经验有:

一、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是产业发展的指针。通过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用发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

二、国家战略决策是促进产业发展的保障。通过确立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战略地位,实施以18号文件、电子发展基金为代表的一系列财税、产业政策,引导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三、准确战略定位是确保产业方向的基础。通过科学把握产业规律,适时制定适合国情的发展战略和发展方针,引导产业健康协调发展。

四、市场化改革是激发产业活力的源泉。通过下放企业和国企改制,确立企业主体地位和市场竞争机制,极大增强微观经济活力。

五、对外开放是提升产业竞争力的动力。通过全面参与国际分工合作,坚持引进来走出去有机结合,大幅提升产业整体素质和国际地位。

六、自主创新和融合发展是产业结构升级的关键。以软硬融合、军民结合为抓手,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促进结构优化升级。

七、重大工程是解决产业瓶颈的手段。通过实施彩电、集成电路、移动通信等重大专项工程,解决产业发展瓶颈,推进核心技术和产业链实现新突破。

八、抓应用促发展是产业不断壮大的途径。通过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应用和信息化建设,坚持产用结合,为产业拓展巨大的发展空间。

【展望未来】

200711月党的十七大召开,明确将信息化与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并列,提出了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走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崭新命题,并于2008年组建成立了工业和信息化部,赋予了整个行业更加重要的职责与使命!未来,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地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着力加强自主创新,大力推进两化融合,加快建设电子强国,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2007年部分省市主营业务收入和软件业务收入表

 

主营收入(亿元)

其中:出口(亿美元)

软件收入(亿元)

其中:出口(亿美元)

工业和信息化部

56000

4595

5834

102.4

广东省

14871.7

 

1066

38

江苏省

12000

 

834

17.64

上海市

7417

 

527

11.9

山东省

5700

 

305

3.7

其中:济南市

 

 

162

1.5

浙江省

4573

112.4

354

5.99

其中:杭州市

1456

 

300.07

5.43

北京

4090

 

1259

4.59

福建省

2600

 

206

 

天津市

1850

 

120

8.2

辽宁省

1158

69

259

6.8

其中:大连市

 

 

215

7.2

四川省

929.4

 

 

 

湖北省

756

 

130

 

湖南省

327

 

127

 


杭州市软件行业协会